多地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勤洗手、勤消毒跟戴口罩同样重要!
发布时间:2020/11/27 11:34:10
11月25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30天,中国累计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8例,是此前30天的7.5倍。
11月26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通报满洲里市疫情最新情况。截至26日7时,满洲里现有本土确诊病例11例、疑似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以上人员均在满洲里市人民医院隔离病房接受治疗。
此前上海、天津也通报称发现本土确诊病例。本土病例有何特点?如何防范?专家们这样说。
多数病例来自聚集性疫情
25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30天,中国累计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8例,是此前30天的7.5倍。
多数病例来自聚集性疫情,疫情传播呈现出“从物到人”和“从人到人”并存的特征。
近期,进口冷链食品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波及省份增多,涉及产品范围从海产品到畜禽肉类产品,进口物资被病毒污染范围从冷链食品扩展到集装箱。
米锋表示,将继续坚持“人”“物”同防,强化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
严防境外输入,防人亦需防物
近日,全国多地在冷链环境中,检出新冠病毒阳性,同时明确发现“物传人”的情况。
近日,张伯礼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外疫情日益严重,无症状感染者增加,加之进入冬季,天气寒冷,新冠病毒在污染物体表面存活时间延长。因此,目前严防境外输入,防人亦需防物。
“虽然疫情的传播源头尚未有定论,但进口冷链物品不得不令我们警惕和防范,这个漏洞一天没被堵上,同样的险情就极有可能出现在其他地方。境外人员的输入,我们可以通过严格隔离、普遍筛查来阻挡,但处于‘暗处’的冷冻食品或货物的防控就更加需要严密严格。”张伯礼说。
11月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在“《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上谈及新冠疫情溯源问题时表示,疫情得到控制后,病毒不会突然从天而降,它一定是有来头、有源头,新疆喀什的疫情到底怎么来的,“最后查清楚了,和上海一样是集装箱。”
吴尊友表示,原来以为冷链可以作为病毒载体,但到了冬季了,温度低于0摄氏度的时候,所有的都是冷链。当作为病毒载体的物质多了,疫情防范的难度也就随之增大,因此想要防止冬季疫情的到来,既要防外面的人把病毒带进来,还要防外面的物把病毒带进来。
吴尊友进一步介绍,人传人和物传人有一定区别,物传人是指人接触污染的物品后感染了,物体被污染了,病毒不会增量,只是病毒不死而已,但是人感染了以后,病毒会不断地增加,所以“物传人一般来说病毒量小,造成的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但是人传人,一般来说病毒比较大,传播的效率比较高。”
“我们这次在喀什调查,第一例病人发生以后他一查就是137个病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判断零号病例已经不在我们所调查的病例当中了,最后我们发现零号病例就是一个装卸工,他是一个无症状感染者,他传染给他的老婆,他老婆又传染给他的丈母娘、小姨子,这样又带到了工厂,就引起了喀什这次暴发疫情。”
吴尊友强调,在疫情大流行的时候,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作用非常有限,在没有疫情的时候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就是疫情的导火索。
洗手和戴口罩同样重要
近日,天津瞰海轩小区接连出现8名新冠病毒感染者。经过调查发现,小区首个感染者曾乘坐电梯时未佩戴口罩,并在电梯中咳嗽、打喷嚏,污染了电梯环境,最终导致病毒在小区内传播。
防范疫情,坚持戴口罩尤为重要。
然而近期“物传人”引发的病例接连发生,有专家提醒,除了坚持戴口罩,从公共场所回家后,做手部消毒同样重要。
洗手!洗手!洗手!
这句老生常谈的话虽然已经说过很多遍
但还是有必要再多说一遍
↓↓↓
洗手习惯还有这些误区
误区一:
出门好像没碰过什么东西,不用洗手了吧?
疾控专家指出:
不锈钢和塑料上的新冠病毒存活时间更长。
公共场所的楼梯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水龙头等部位大多是采用不锈钢材质,另外,商品外包装、交通工具拉手等部位塑料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即便是其他材质的物体表面,一般来说病毒污染后也会存活一定时间。
在拥挤的公共场所,难免会触碰到衣服、包。乘坐公共交通时,也有可能无意中触碰到公共部位。如果遇到急刹车,更是难以避免触碰扶手。所以保持手部卫生还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做法:去过公共场所后马上洗手,抑或随身携带免洗抑菌洗手液。
误区二:
一直呆在自己家里,饭前还要再洗手?
外出归家,第一件事是洗手,这已成了大家的共识。那么,宅在家里是否需要洗手呢?对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宗志勇教授表示,在触摸口、鼻等易感部位前、吃饭或吃药前、抱孩子或喂孩子饭前一定要洗手。“尤其是在触摸钱币、咳嗽或打喷嚏后更需要认真清洁手部。”宗志勇教授提醒。
正确做法:在家饭前便后洗手,做好室内打扫消毒。
误区三:
摸过钱币后,如果不是马上要吃东西,没必要洗手
钱币上沾染了大量病毒细菌,会污染你的手。即使不马上进食,但你可能无意中碰到自己眼耳鼻等粘膜部位,也有可能感染。
正确做法:摸过钱币后马上要洗手!
误区四:
用免洗洗手液/酒精类手消毒剂来替代洗手
免洗洗手液/酒精类手消剂的去污效果并不好,其作用主要是杀菌,一定要选择含氯的消毒液产品。只有在流动水下洗手才能彻底去除手上的污渍和病毒。
正确做法:
■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且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
■当手部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洗手。
误区五:
仅用流动的清水洗手就可以了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的专家说:
用清水洗手的效果远低于用香皂或洗手液洗手。
新冠病毒有脂质包膜,难以被水破坏,因此清水洗手不能彻底清除手上的致病菌,而肥皂和洗手液中含有一些破坏致病菌和和油脂的成分,可以瓦解病毒。
正确做法:尽可能用洗手液或者肥皂洗手,持续搓揉20秒,再用流动水冲洗15秒以上,整个洗手过程保持40~60秒。
遇到以下情况务必要洗手
专家表示,如遇到以下场景,请务必洗手:
1.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与陌生人肢体接触后;
2.接触过公共物品,如电梯扶手、按钮、公用电话后;
3.户外运动、玩耍后;
4.超市或商场购物、采买食品物品后;
5.接触钱币、快递物品后;
6.揉眼睛、佩戴隐形眼镜前;
7.戴口罩前、摘口罩后;
8.准备食物前、用餐前、如厕后;
9.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后(比如接触过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后,咳嗽打喷嚏用手遮挡后);
10.前往医院后,照顾发热、或有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病人后;
11.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动物粪便后;
12.触碰、处理过冷冻、生鲜食品后。
七步洗手法教你正确清洗
怎么洗手才最有效?
一起学学“洗手七步法”
↓↓↓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劳动报、澎湃新闻、四川日报